- 打開 Terminal
- 輸入 diskutil list 確認 USB 手指的路徑,例如 /dev/disk2
- 由於 VirtualBox 只會讀取當前使用者名下的檔案,所以需要確認並更改有關權限:
$ ls -al /dev/disk2 brw-r----- 1 root operator 1, 8 Jan 7 21:39 /dev/disk2 $ sudo chown (your username) /dev/disk2
- 然後製作一個指向裝有操作系統的 USB 的虛擬空間
vboxmanage internalcommands createrawvmdk -filename ~/usb.vmdk -rawdisk /dev/disk2
- 新增虛擬主機,然後選擇 usb.vmdk 作開機路徑
想太多,說太多
最近睇新聞睇 Facebook,撈埋 Comment 嚟睇,發現啲人諗嘢幾好笑。
有啲人咩都諗埋一邊,咩都上綱上線,同性戀就諗到自己想做嘅人獸交、聽地下音樂就諗到濫藥、性愛派對(地下音樂其實只係獨立樂隊囉好唔好)、夜歸就諗到啲人去蒲(凌晨 12 點被搶電話,有幾夜?IKEA 都收 11 點啦,有啲食肆收得仲夜)。
又,早排去香港文化博物館個羅浮宮展,人多就唔在講,但參觀嘅人七嘴八舌,以為見多識廣咁同自己嘅小朋友或者老婆講話,全程好似聲音導航咁。最難頂嘅係講還講,啲料仲要流嘅!咪話唔難頂。
好似上面呢張 Anthony van Dyck 嘅 Saint Sebastian Bound for Martyrdom,有家長看圖說故事就同個細路講:「後面嗰個男人用啲箭插死佢!」哇!用箭插死佢邊夠力,係都係用箭射死佢啦!(更何況 St Sebastian 畀箭射到刺猬咁都死唔去。)又,睇到一張張掛毯,又有好多聲音導航不斷話:「張掛地毯好靚吖!」「掛毯」就「掛毯」,點解會變咗「掛地毯」?
最嘔血嘅係欣賞 Dead of Nes-min 嘅時候,竟然有人大大聲話:「埃及嗰啲文字係象形文字嚟,啲魚蝦蟹嘅符號就代表咗佢哋想講嘅嘢。」好心啦,埃及聖書體(Hieroglyphs)表形、表音、表意都有,要學真係仲有 Course 可以讀。盲毛睇到一堆魚蝦蟹,就好似老外睇到啲中國字就當象形文字,然後自作聰明咁去解釋一樣。
少啲想當然,少啲講無謂嘢,多啲去睇吓啲有系統嘅研究,對成個社會都有啲益處。
從 PPAP 講詞源 Etymology
Pineapple 的詞源是 Pine + Apple,原因是鳳梨果的果實像松果(鳳梨果的英文是 Ananas,Bananas 少一個 B 字)。
不少英語詞彙,其實都是這樣複合疊加而構成,例如 bearskin 熊皮、goatskin 山羊皮、snakeskin 蛇皮、sealskin 海豹皮。網球或其他球類運動裡,有正手打擊 forehand、反手擊球 backhand。
以這類方法構成的詞語通常相當簡單,Apple 的產品線也以類似方式命名 iPhone / iPad 就是用 iOS 的電話、平板;Apple Pen、Apple Watch 就是蘋果的筆、蘋果的手錶;MacBook、Mac Mini 就是用 macOS 的電腦。
說起電腦,想說說 Notebook 筆記本電腦。很明顯,Notebook 的詞源是 Note + Book,一本很小的書,能讓你隨身攜帶做些筆記,筆記本電腦就是借用了那個意思。其他 -book 的構成,例如 handbook、logbook、matchbook(以前酒店常見的火柴)、scrapbook、yearbook 的意思也相當明顯。但如果產品是 Notebook 筆記本電腦,又想學蘋果的命名方法,就要小心選用的詞首有沒有歧義,避免惹來不必要的聯想。
規律
以一定的速度,從一點前往另一點;完成一項工作後離開,前往下一點;如果途中遇到突發的事情,暫停移動處理,然後下決定。
上述描述適用於 Pokemon Go,也適用於描述人類的日常活動,從家移動至超市,購買所需物品;遇見減價優惠,停下來看看,判定是否需要,然後決定購買還是離開。
一邊玩 Pokemon Go,腦海裏不期然記起倪匡的經典小說——《規律》:
「康納士博士是高級知識份子,他一直以為自己,或是人類,是地球的主宰,可以憑人類的努力,做出任何事來,但忽然之間,他發現所謂萬物之靈,和昆蟲沒有甚麼不同,試想,他如何還會有興趣活下去?」
《規律》,倪匡,1972
當自己投入 Pokemon Go,打開應用跑步、搭車,電話稍有震動便拿起來看看有沒有精靈出現,忽然想起小說那一段。如果服務供應商忽發奇想,在地圖上以線條繪畫出玩家的軌跡會怎樣呢?是會看見玩家像螞蟻一樣圍著一個範圍打轉,還是看見重複的線條,敘述着玩家枯燥乏味的生活?
既然玩家只是重複這個規律,何必浪費自己的時間去進行遊戲?因此外國開始有團隊利用 API 造出自動步行捕捉器,脫離遊戲的控制。與其花時間重複這些機械性的動作,不如多花時間在創作活動,繪畫、攝影、寫抒情文章(對,新聞報導都是 bot 可以取代的)、寫 App,甚至將 Pokemon Go 當 Pokemon Snap 玩,最少這暫時是人可以,而機械人未能做的事。
(又,再潑冷水,倪匡還有另外兩本經典小說——《圈套》、《玩具》,描述當「玩具」以為脫離了操控者的控制,實際上那個逃脫過程只是操控者另一種遊玩方式。)
霧島回憶

從霧島眺望櫻島火山
2009 年在英國唸書期間,參加了當地大學劍道部的活動,在劍道部導師吉川老師的帶領下,隨同劍道部另外 13 位朋友在當年暑假,去鹿兒島交流。交流首站就是當時位於鹿児島県霧島市姶良郡隼人町的志學館大學。當時,霧島給我的印象是一處有高山和森林,一處頗為幽靜的地方。畢業後過了幾年,相約當年住在同一寄宿家庭的朋友一起去旅行,我們選擇了既熟悉又陌生的霧島。如果班機大概下午四時抵達鹿兒島國際機場,那麼值得選擇以霧島溫泉鄉為旅途的首站。霧島溫泉鄉位於霧島錦江灣國立公園的範圍內,從鹿兒島機場開車前往約需一小時。經過一天舟車勞頓,抵達旅館後先去露天溫泉,看着高低起伏的山巒,細聽蟲鳴鳥啼來洗滌身心,晚上再吃頓豐富的料理,絕對是悠閒假期的好開始。

霧島神宮(2013 年 4 月)
從丸尾向東南方沿著 223 號國道下山,經過迂迴山路便到達霧島神宮。沒有開車的話,也可以搭大概每小時只有一班的巴士前往。不過打算搭 JR 的則要小心了,2013 年去的那次沒有開車,朋友和我從鹿兒島中央駅搭 JR 前往霧島,以為在霧島神宮駅下車就沒錯,到達以後才發現要再轉搭巴士,而巴士的班次超級稀少,我們倆最後從駅搭的士前往神宮,再從神宮搭巴士前往丸尾。自此以後,我決定以後去那邊都要開車。

霧島神宮的繪馬(2013 年 4 月)
穿過鳥居,走過表參道,就會看見佇立在深山,被森林環抱的霧島神宮。神宮供奉的主神是瓊瓊杵尊。在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之孫瓊瓊杵尊在高千穗峰下凡,成為葦原中國的統治者,其後代則開始了日本的天皇統治。霧島神宮也是幕末維新志士坂本龍馬與妻子新婚旅行經過的地方之一,神宮的繪馬繪有兩人的身影,繪馬上的霧島連峰與天逆鉾也是二人曾經遊覽的地方。

龍馬散步道(2013 年 4 月)
紀念龍馬這趟新婚旅行的,除了有神宮的繪馬外,也有一條行山步道。散步道由妙見溫泉街開始,經過和気湯、犬飼滝、和気神社,並以塩浸温泉龍馬公園為終點。2013 年 4 月的那趟旅程,我為了多花時間欣賞和気神社的藤祭,於是在犬飼滝那裡抄小路前往和気神社,再從神社向塩浸温泉前進。

眺望白紫池和六觀音御池(2014 年 12 月)
如果租了車的話,更可以開車去えびの高原(蝦野高原),逛逛案內所附近的山徑,換個角度欣賞霧島連峰。其中,能欣賞白紫池、六觀音御池和不動池的登山道比較簡單易走,走大概三十分鐘便能欣賞幾個火山湖,即使攜老扶幼仍值得推薦。當然如果是爬山好手的話,霧島遊客中心也有更多路線圖可供索閱參考,不容錯過。
簡單來說霧島是一個我已經去過多次,未來仍會再去探索的地方。
相關連結:
霧島神宮
龍馬散步道的相關資料
えびの高原池めぐり
霧島爬山路線
從元祖遊戲玩家角度講吓 Pokémon Go
先此聲明,呢篇文唔講技術唔講科技,呢兩樣嘢太多人講,我睇到厭。我只係想站在元祖玩家角度講吓隻 Game 點解咁成功咁有 noise。(另外我手打我心,廣東話!支持粵典、港語學)
我係 1996 年入坑嘅玩家,為咗 Pokémon 買過 Gameboy、Gameboy Color、Gameboy Advance、NDS(銀灰色)、DS Lite、3DS(多部),從 GBA 開始每一代都買曬所有版本玩;動畫仲追緊,知道小智終於有機會響 Kalos Region 拎亞軍好開心。
有篇文章話 Niantic 個老總 20 年磨一劍,響技術層面令 Pokémon Go 得以誕生;但對 Pokémon 嚟講又何嘗唔係用 20 年嚟磨呢把劍?
1996 年推出至今 20 年,Pokémon 除了攻陷過日本市場,更成功搶佔歐美市場,令 Pokémon 成為一個屬於世界嘅回憶。假設當年小一已經開始打 Gameboy 版,嗰個細路今日 26 歲;當小六開始打,今日就 31 歲(唔計中學生啦,自己計啦)。籠統啲計,呢班友今日個 age range 係 25 – 40 歲,代表乜?代表當年玩過嘅玩家,甚至 Fans 都踏入消費力最旺盛嘅時候——大學畢業,開始返工,買樓遙遙無期,更重要係未生仔(就算有都得一件),佢哋可以算得上最無聊、最肯洗錢尋找童年回憶,又因為已經轉過珠射過彈珠等,好樂意去課金畀錢。Pokémon 嘅遊戲、動畫、漫畫,可以話代表咗佢哋童年嘅一部份,而呢個時候梗係要引用呢一句:「回憶係無價嘅」(呢個時候一定要出呢張圖)。
既然「回憶係無價嘅」,咁依家又一隻 Game 主打「回憶」,仲話基本 Play 「無價(免費)」,咁你玩唔玩?玩!搞掂。除咗有呢班老玩家,miss 咗元祖版唔緊要,你仲有金銀、寶石、黑白(Best Wishes)、XYZ 入坑嗰班後生,佢哋玩唔玩?玩!咁老人家點?好簡單,你個仔玩,你個孫玩,你玩唔玩?我諗好多人都會答:「玩!」全年齡層攻略完成!
講完年齡層,講吓精靈。Pokémon Go 可以話回歸 Pokémon 原點,用 151 隻精靈做賣點。作為第一代開始玩嘅玩家,好多人有時都耿耿於懷話:「新精靈越嚟越醜。」量化呢個 statement 可以話「自寶石版開始新精靈嘅菱角多咗、冇咁似生物」,我諗唔少老玩家都會揀返自己熟悉、喜歡嘅精靈嚟用。Pokémon Go 開始時只係出元祖精靈,除咗方便管理外亦可以畀元祖 Fans 尋找他們的回憶。用元祖嚟 Mark 住班老人家,又可以將元祖帶畀新一代,何樂而不為?
另外適逢今年係 Pokémon 20 週年,任天堂亦重新推出元祖版復刻畀人 Download。老玩家可以買嚟尋找回憶,新玩家亦可以睇到呢個遊戲嘅進化。回憶又好,貪平買嚟捉返啲舊精靈都好,接觸過元祖系列精靈,再用一個全新方式響現實世界同精靈互動,當然有吸引力。

外國玩家打扮成 Pokemon Go 主角玩 Pokemon Go (Livedoor 新聞圖片)
最後講吓人物設計,Pokémon Go 嘅男女主同遊戲機嘅設定係唔同,遊戲機設定大概就同動畫一樣係小智咁大概 10 歲,但係 Pokémon Go 嘅主角年齡睇嚟似 18 – 22 的青年男女。對 26 – 40 呢代玩家嚟講,18 – 22 呢個年齡設定代表青春、活力,係自己最無憂嘅時候;對 6 – 15 歲細路,18 歲則係大人嘅象徵,亦係成長嘅憧憬,無論對邊一代人嚟講都會有投入感。至於角色套衫設計得好 Sporty,時尚但不失樸實,可愛得嚟又少少性感(或型仔),設計唔花巧好似日常運動裝,要搵亦唔難,因此令人更加容易投入遊戲,甚至開始 Cosplay,Cosplay 住嚟打機?
總而言之,呢隻 Game 肯定會爆,現在只希望香港早日可以玩到。
注:全篇文我冇講過比卡超三隻字真係好叻!又,我係特登唔寫《精靈寶可夢》,響「注」到寫方便畀 Google index 咁啦
二手書店結業,so?
位於新灣仔碼頭的二手書店將要結業,香港消費娛樂雜誌的專頁配上煽情語句,將消息公告天下。但又如何呢?這只是一盤生意,因經營不善,店東蝕本,決定在最後一天讓人幫忙清理倉存,事情本身就是這麼簡單。將自己的失敗包裝成感人故事,還希望人幫你清理倉存?「唔好玩啦老細。」
首先睇吓間鋪嘅起源:
溫先生喺幾年前去廢紙工場搵朋友,點知見到一大批書畀人棄置。佢唔忍心新書變廢紙,於是買晒所有書,仲講明以後有書送到去廢紙工場嘅話,佢全部包起。
在 2016 年,書籍是廉價消費品,說白一點,目不識丁的都可以成為作家,只要肯參與出版社那些甚麼自薦作家計劃,都可以成為作家。賣不出的書,返回貨倉成為倉底貨,之後出版社可以嘗試以不同渠道推廣、促銷,但要是再賣不出的話就會成為貨倉的負累,成為經營成本的負擔。有云:「舊嘅唔去,新嘅唔嚟」,將貨倉內的存貨銷毀是無可厚非。溫先生是「有心人」,有熱血,有熱忱,認為他可以把書籍賣出,於是買下這些要銷毀的書並將書籍放在店內售賣。這是他的商業決定,但不要忘記現在不是每本書都有它的價值,因為成為作家的門檻太低,市場已經告訴你那些書是廢物。
二手書店在新灣仔碼頭開業,可以算是一個有人流的地方。但問題他做的生意是賣書,除非是買漫畫、雜誌,否則買一本書絕不是一個輕易能下的決定。碼頭連接着灣仔與尖沙咀,人流都是通勤中的人,一個日程接下一個日程,哪有時間、哪有閒情逸致去看你賣的二手書?那個店鋪位置,如果賣 FMCG(Fast-moving Consumer Goods 快速消費品),例如可樂、薯片、報紙、雜誌,甚至爆谷都相當合適,但絕對不會是二☆手☆書。難道老闆以為在通勤的人會突然停下繁忙的腳步,進去看他收集回來的廢物書籍?
曾經過灣仔碼頭,看到店內陳設的混亂程度,覺得與農曆新年期間在鴨寮街擺賣啲破爛攤差不多。在二手書店找書本身已是如同碰運氣或尋寶的事,試問你想在垃圾堆中找東西比較舒服,還是一個陳列整齊的地方較為舒服?

前往靖國神社路上的古書店
遊覽東京時,沿著經過靖國通り漫步至靖國神社,路上看到不少古書店。店鋪的櫥窗放著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書籍,或許是某套交響樂的樂譜,或許是一些經典名著。用這些精品吸引途人的目光,再望進店內,只見整齊的書櫃分門別類地陳列著不同類型的書籍,就像歡迎著人進去參觀。
說到底,這間書店是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實在死不足惜,不應扯到什麼文化、甚麼閱讀風氣低下,甚至用「網絡上甚麼都有」做藉口。
評測 IKEA VITAHULT iPhone 6 無線充電機殼
幾年前已經聽說 IKEA 有意將無線充電器融入傢俬家飾設計中,最先加入無線充電基座的是燈飾,不久之後 IKEA 亦獨立出售充電基座組件,讓人 DIY ,將傢俬變成充電基座。可惜即使充電基座更多,市面上卻不是所有裝置都支援 qi 無線充電標準,尤其是 iPhone 在無線充電一環遠遠落後 Android 電話。作為 iPhone 用家,除了默禱希望蘋果在下一個版本增加無線充電機能外,只能去淘寶購買 qi 線圈貼到機背。
雖然用這種貼片能解決無線充電的問題,但貼片佔用了唯一的電源/資料傳輸 Lightning 接口,意味着當使用了貼片,就無法把電話連接去電腦;同時要是在街上忽然需要用「尿袋」充電,也要費功夫拔出貼片。
IKEA 機殼的最大特色就是它在底部加開了一個 Micro USB 接口,解決了淘寶其他類似產品的問題,也避免出現自己忘記帶 Lightning 線,但同場朋友全是 Micro USB 線的煩惱。用了這個機殼,以後只需要帶一條 Micro USB 就可以為 iPhone 和 Android 電話充電。
最後要說說機殼的主要功能——無線充電。嗯,放上無線充電板,是能充電的。
其他設計上的特徵只能說帶着 IKEA 那種簡約風格,純白的機殼,沒有特別的花紋,或者可以嘗試在後面畫畫?
$200 當買一個小玩具吧,另外也有機殼給 Samsung S3、S4、iPhone 4 和 5。不過香港人換手機速度用月來計算,究竟誰還在用 iPhone 4?誰還在用 Samsung S3?我有點擔憂那些舊款機殼很快就會變死貨。
機殼是中國製造的,俗語有云:「中國的會爆炸」,但使用 IKEA 的產品心理上會有點保障。不是說掛着 IKEA 品牌的就不會爆炸,但至少如果因那個機殼有甚麼問題而害電話被炸毀,家居被焚毀,你仍然可以致電 3125 0888 找 IKEA 的客服或找香港報館投訴。
分析EF EPI 數據及淺談香港的英語水平

Examination by Efti Hia, https://flic.kr/p/ofqmsd
English First(EF)剛剛又公佈了他們的英語能力指標(EPI),一如過往的報導,香港傳媒集中數據內的「驚世發現」——「港英語水平全球排33 差過越南(蘋果日報,2015)」。標題聳人聽聞,但這個調查究竟是否客觀、中立、有代表性?這點相當值得質疑。
根據 EF EPI 的網站,2014 年度的數據來自全球70個國家、91萬個樣本,單看這兩個數字,好像相當全面,相當有代表性。但實際上他們採集樣本的方法有點偏頗,91萬個樣本內,只有 26 000 多個樣本來自網絡公開測試,其他都是針對 EF 入學學生的測試。換句話說,不足 3% 的應試者是隨機參與測試,超過 97% 是有意進修英語,或者準確點說,是有意參加 EF 的課程進修英語的人士(《關於 EPI——調查方法》,EF,2015)。即使進行調查的機構也認同這種取樣方法屬應試者的自我選擇,不一定能代表整個國家,有可能拉低或拉高了整體成績(《關於 EPI——應試者》,EF,2015)。
香港學生大多從幼稚園開始接觸英語,經過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教育,大概能累積一定水平。自2002年起,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亦推出了統一英語水平評核計劃,讓大學畢業生免費參與國際英語測試系統(IELTS Academic)考試,在 2013/14 年畢業生平均能考獲 6.76 分的佳績(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2014)。6.76 分,代表應試者介乎 Good user 與 Competent User 之間,即英語相當接近足以溝通的水平,在某些場合間中有失誤或不精準的情況,但整體來說可以應付頗為複雜的語言及理解精細的論證(英國文化協會,2015)。除了大學生外,一些考慮前往外國升學的學生或在職人士也會參與考試,根據 IELTS 官方在 2014 年提供的資料,香港應考 IELTS 的人平均也有 6.4 分(IELTS, 2014)。即使是讓準備去英語國家升讀中學、工作或移民用的 IELTS General Training 測試,香港人也能考獲 6.4 分的成績(IELTS, 2014)。相反,在 EF 排行榜中居於香港之前的越南、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在 IELTS General Training 的成績分別只有 6、6、5.8 和 5.6 分。
不論是 EF 的調查還是 IELTS 測驗的結果,他們的數據都是來自自願參與測試的人,而非採用隨機抽樣方式揀選應試者參與測試,數據難免偏頗。不少朋友在日常工作中都會接觸外國客戶或同事,在使用英文溝通時感到自己技不如人而自慚形穢,尤其是對比新加坡、馬來西亞人,即使覺得他們口音怪怪的,但總算能用英文表達自己所思所想。但我們絕對不能忘記對星加坡人來說,英文是他們主要語言,可以算是他們的母語(First Language)。而且星加坡、馬來西亞等都是多民族國家,需要使用英語與不同民族的人溝通,平日多說多用多聽,自然能用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在香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說中文,閱讀、書寫或說英文的時候甚少,日久生疏,要用的時候自然會顯得力不從心。要純熟地使用一門語言,多聽、多讀、多說、多寫是不二法門,聽、讀、寫不難,看電視、讀新聞、讀電郵都可以,至於如何多說?或許可以從 Hey Siri 或 OK Google 開始(笑)。
這些新詞都跑到詞典裡了

Dictionary by greeblie via https://flic.kr/p/662Len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網上詞典 OxfordDictionaries.com 剛剛加入了一些新詞,不少新詞頗為有趣,從新詞的來源、解釋,不難看出潮流走勢和社會意識的動向。

動動不愛動 by 命は美しい via https://flic.kr/p/dvV2oR

“Mta etiquette space” by Source (WP:NFCC#4). Licensed under Fair use via Wikipedia

Nongendered toilet sign 1 by Cory Doctorow via https://flic.kr/p/prnQrK

reddit sticker – 3 by Eva Blue via https://flic.kr/p/93PKVZ
如果想了解其他新收錄的詞語,請留意牛津詞典博客題為 “From mic drops to manspreading: an Oxford Dictionaries update” 的文章。